
前段时间在耳机展上配资门户官网首页,我试听了飞傲新品FT13,作为FT3的迭代升级款,FT13在发布之初就凭外观用料和价格吸引了不少耳机爱好者,甚至在刚发布之后身边就有朋友问我值不值得入手。这是一副主打紫芯苏木木碗、60mm大口径动圈、辅以复杂被动声学结构的封闭式大耳,官价1999元。之前有人说其样貌长在了“家具党”的审美点上,而声音则让不少注重耐听的用户蠢蠢欲动。

最近这段时间,我也特意把FT13放在桌面与飞傲建议的K13R2R解码耳放搭配使用,跟大家聊一聊FT13的优点、短板以及日常搭配逻辑,希望能给那些准备入手一副千元价位封闭式HiFi大耳的朋友一些实实在在的参考。
[先说重点:FT13适合哪些用户:]
●注重外观与质感的木碗爱好者:如果你喜欢盘木头、享受木材带来的温润手感,FT13的紫芯苏木腔体一定能讨你欢心。
●音乐杂食但偏爱自然耐听风格的听友:FT13在流行、人声、小编制、轻古典等曲风下都有出色发挥,声音均衡不挑曲,与自家K13R2R结合还能根据曲风微调。
●在办公或宿舍需要隔音的用户:封闭式设计和被动降噪模组使其不易打扰他人,也能屏蔽部分外界噪声,适合码字、编程工作时使用。
紫芯苏木下的克制与奢华
外观和工艺上,FT13的木碗选择了来自南美的紫芯苏木,经过高温窑炉稳定化处理、暗房氧化着色、CNC精雕以及多次打磨抛光,最后上漆呈现出深邃的紫黑色木纹。整个过程与高端木制乐器的制作颇为相似,这种木料本身密度高且共振点低,理论上可以抑制腔体共振,让声音更温润。

再说真机上手,FT13木碗的质感细腻但不过分油亮,保留了原木纹理,同时重量控制在356g左右(耳机本体,不含线材),配合镁铝合金头梁和滚珠滑轨伸缩结构,实际“上头”稳定且不易夹头。头梁支持三轴自适应转向,俯仰角度最大45°,水平35°。以我的实际佩戴体验来说,就算长时间佩戴头顶也不会压得疼,舒适度确实不错。

哦对了,飞傲在配件方面也很良心:标配两副耳罩(小羊皮和麂皮绒),一条八股编绞的古河单晶铜混编镀银线,采用双3.5mm接口可换插头设计,附赠3.5mm单端、4.4mm平衡插头以及6.35mm、4PinXLR转接头,外加一个麻布手提硬壳收纳包。作为一款千元档位的入门级HiFi大耳,开箱即提供丰富的搭配可选,这也正是发烧友喜欢折腾的起点吧~




作为一款木碗封闭式耳机,FT13并不算轻,但356g的重量配合镁铝合金骨架和厚实耳罩,佩戴舒适度超过我的预期。前面提到它的头梁柔软且宽大,不会压头;三轴转向结构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头型,佩戴的稳定性和舒适性高于一些同价位的金属壳耳机。耳罩包裹感适中,不会产生明显夹头感,但在夏天长时间佩戴小羊皮耳罩会略热,此时麂皮绒耳罩的透气性优势就明显了。封闭结构带来了不错的隔音,与主动降噪耳机不同,FT13只是降低环境噪声,没有负压感,更适合长时间佩戴工作或写稿。

从驱动单元到被动降噪
FT13采用的是一颗60mm大口径动圈单元,与一般头戴常见的40mm单元尺寸相比,理论上可以提供更充沛的空气推动量与更健康的低频延伸。但更关键的是振膜结构:官方称其为“羊毛复合纳米桦木纤维振膜”,实际就是将处理后的桦木浆、碳纤维丝和羊毛纤维混合造纸,再加工成W型结构。这种复合纸浆振膜既有纸振膜的自然温润,又加入了羊毛纤维的柔和性和碳纤维的刚性,理论上可以在保持细腻的同时获得不错的瞬态和动态(后面的听感部分会具体介绍)。

作为一副封闭式耳机,FT13在腔体内设置了回形驻波消散腔、特制后腔消音棉与降噪增强型U形笛管等复杂的声学结构。官方宣称理论综合最高衰减达26dB,而这些材料和导管的作用是吸收并打散腔体内的驻波和反射,使中低频更干净,减少闷堵感。在日常使用中,我发现戴着FT13在办公室可以屏蔽掉大部分键盘声和人声,但并不是完全降噪耳机。好处是它的外泄很少,即便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音乐也不至于打扰家人或室友。

除了标配的小羊皮耳罩,飞傲还为FT13配备了一对麂皮绒耳罩,两者内部填充低硬度慢回弹记忆海绵。我的使用感受是:小羊皮耳罩密封性更好,低频量感更足,结像更聚焦;麂皮绒耳罩触感柔软、透气性更好,声音也会更松弛一些,空气感和声场扩展略有提升,但低频弹性会稍有衰减。下面在听感部分我会具体分析二者的区别。
前端搭档:K13R2R能带来怎样的加持?
作为这次FT13官方推荐搭档的桌面解码耳放,K13R2R本身就有不少看点:采用飞傲自研四路全差分24bitR2R电阻阵列,每路48颗精密电阻,总计192颗,0.1%精度与低温漂保证了转化线性和音乐性。内部还搭载了XMOSXU316芯片,支持32bit/384kHzPCM和DSD256解码,提供NOS和OS两种工作模式,前者保留录音的原始味道,后者则提升解析与细节。放大部分由双OPA1642运放与TPA6120A组成全平衡电路,输出高达每声道2400mW,并提供三档增益,配备4.4平衡和6.35单端耳机口以及RCA/XLR前级输出。

所以,以上这些配置意味着什么?一是K13R2R的推力充沛,可以轻松驱动FT13这类低阻高敏耳机;二是NOS/OS模式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走向;三是PEQ能够针对耳机或音乐本身的特点进行微调;四是平衡输出和强大的功率加持,让FT13在不同耳罩和增益组合下都有富余的动态表现。
声音表现:FT13自身底色与丰富扩展性
听感部分我尝试了不同模式和不同耳罩,还原FT13自身的底色,也探索K13R2R带来的修饰与加成。测试环境包括:我的M4MacBookAir直推(支持高阻抗耳机),以及K13R2R桌面解码耳放。在K13R2R模式下,使用NOS与OS模式、H与SH增益进行对比,并分别搭配小羊皮和麂皮绒耳罩。
先听MacBookAir直推,FT13标称阻抗32Ω,灵敏度113dB/Vrms@1kHz,实测用笔记本也能轻松驱动至较高音量,但声音表现仍然有明显差别。直推时,FT13呈现出一条略带U形的能量分布:低频下潜深,量感适中,速度快;中频位置不过分靠前,人声带着一丝清甜染色,口型大小适中,配器与人声分离良好;高频延伸不错,亮度和泛音表现优于大多数封闭动圈,高频部分的瞬态相对更加锐利,整体听感清澈。

声场比预期的封闭式更开阔,有一定的纵深感和空气感,但受限于驱动能力,中低频的质感显得稍薄,背景黑度和动态对比度欠佳。这种情况下,FT13带来的只是“好听易用”,却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潜能。这时就需要K13R2R这样的桌面“火力”提供进一步加持。
在K13R2R上切换到NOS模式并选择H增益,这也是我认为最能体现FT13温润底色的组合。NOS保留了录音原貌,声音线条自然不矫饰;H增益输出充沛又不至于过推。此时的小羊皮耳罩表现让我惊喜:以Adele的《EasyOnMe》这首曲目为例,中频饱满,人声甜度略提升,口型聚焦且有空气感,齿音并不尖锐;高频控制得当,泛音丰富但不过分刺激;低频下潜更深且不拖沓,弹性与力量兼顾。整个人声区域有微微的“木味”染色,既有纸浆振膜的质感,又不失清澈。麂皮绒耳罩在同样的组合下,则把中频拉得更轻松,声场横向略宽,适合长时间聆听;但低频冲击力稍减,节奏快的音乐略显松散。我更偏爱小羊皮耳罩配NOS/H的组合,适合流行、民谣、人声细腻的爵士等曲风。

切换到OS模式时,K13R2R会将输入信号过采样至384kHz,理论上能带来更高的解析和更强的瞬态。实际听感上,试听飞儿乐团的《Lydia》这首曲目,高频泛音明显增加,小提琴等弦乐的尾音更长,音符之间的空气感增强;中频定位略微后退,但依旧饱满;低频下潜保持原有的深度,不过量感稍有削减。小羊皮耳罩在该模式下会显得略“亮”,极高频带来的刺激感在某些录音上比较明显,但整体依旧控制良好。麂皮绒耳罩能适当柔和这种亮度,让整体声音更平滑,声场开阔感也更强。这套组合适合器乐、小编制和古典,尤其是泛音丰富的弦乐和钢琴;对于流行人声则可能略显偏亮。
耳罩切换的听感差异:
小羊皮耳罩:能提供更好的密封性和低频弹性,人声定位清晰,结像线条紧实;在OS模式下高频略亮,配合NOS模式则更顺滑。适合流行、人声、摇滚等需要凝聚力的曲风。

麂皮绒耳罩:透气舒适,低频量感稍减,声场横向拉宽,整体声音略微松弛,长听不易疲劳;适合古典、小编制、室内乐及工作、写作等需要久戴的场景。
写在最后:封闭式耳罩下的宽松与耐听
我虽然谈不上是一个多么资深的发烧友,但这些年也折腾过不少耳机了。FT13给我的第一印象并非“秒天秒地”的炸裂,而是一种日常与美感兼顾的温暖。紫芯苏木的天然质感、复合纸浆振膜的自然声音、复杂声学结构带来的干净背景,让它在封闭式耳机中展现了少有的耐听与宽松。与K13R2R的搭配则像点睛之笔:R2R的自然厚实与NOS/OS两种模式让FT13既能温柔又能活泼,强劲的放大电路赋予它宽裕的动态和细节余量。不过,也要注意增益档位和滤波模式的选择,切勿一味追求大推力,否则易出现高频刺激或过推失真。

我认为飞傲FT13是一副能让你在现实生活中随时享受音乐的木碗动圈,它自带魅力配资门户官网首页,包容曲风,既可以在办公室里陪你敲键盘,也能在夜深人静时给你一首温柔的爵士。如果你正想为桌面添置一副声音耐听、不用折腾太多器材就能出好声的封闭式耳机,FT13值得列入你的候选清单。
阳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